当前位置:首页 > 忠州党建 > 正文

【“忠州英才”服务卡持卡人风采】刘卫东:致富不忘家乡 绿了荒山富了村民

发布日期:2020-08-12 22:09

       刘卫东是重庆市巴曼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依托白石镇巴岭村高山气候特点,精心培育笋竹产业,打造乡村旅游。通过几年的发展,巴岭村昔日贫瘠的大山上笋竹满坡,绿意盎然。同时,该公司也已形成 “有机笋竹和生态菌类种植+农特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完整产业链,为当地村民致富插上了翅膀。

       今年39岁的刘卫东是白石镇巴岭村人,2002年大学毕业后的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重庆创办了自己的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2009年,回忠县洽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刘卫东回到老家白石镇巴岭村,这次的回乡经历让刘卫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回来之后我看见我儿时的玩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乡的都是些老人和小孩,还有大片荒芜的田土。当时我就想,可否引入一个项目、 一个产业,让村民能够依托这些荒芜的土地实现致富,同时也让更多的村民和年轻人从外面回到家乡来就业。”刘卫东说。

       经过考察,刘卫东发现笋竹亩产量高、固土还绿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其中,雷竹和高节竹产量大,只要过了前3年的培育期,就可以回收成本。另外巴岭村山体海拔900米以上,冬有积雪、夏季凉爽,“断头将军”巴蔓子曾在这里扎营,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又有文化的根脉,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在对笋竹行业进行准确判断和认真熟悉相关政策后,刘卫东决定回乡种竹。2010年底,刘卫东在巴岭村流转了1000余亩荒山种植雷竹和高节竹。然而,没有大规模种植笋竹经验的他第一年就以失败告终,80%的竹子枯死了。

       “当时大家都很痛心,乡亲们痛心的是我损失了钱,我痛心的是辜负了他们的希望。”刘卫东看着乡亲们希望致富而又失望的眼神,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笋竹产业做好。 

       于是,刘卫东再次前往浙江等地认真学习笋竹种植技术,了解风险和应规避的问题。目前,千余亩竹笋基地开始投产,实现总产值600万元。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今年,刘卫东利用竹笋采摘期之外的8个月空闭期,在纯天然环境的竹林里分别试种15亩球盖菇和竹荪,取得了成功。刘卫东还在巴蔓子将军安营扎寨遗迹附近修建起巴曼竹韵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可同时容纳200人召开会议和就餐、100人住宿娱乐,是集商务会议、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刘卫东的努力下,绿了荒山,也富了村民。45岁的岳良琼因为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孩子,无法外出打工赚钱,两年前,巴曼竹韵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建成后,她就来到这里打工。现在不仅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每个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岳良琼十分满意。

       如今,刘卫东的笋竹事业越做越红火,但在他的心中,还揣着更大的发展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千亩笋竹基地为基础,以巴蔓子扎营所代表的巴蔓文化为灵魂,以我们现已开展的研学旅行和教育培训业务为推手,充分整合巴岭村的现有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刘卫东说。

全媒体记者:袁明琼 白娟

实习生:周卉

编辑:昌亚林